中国普法在线

首页 地市频道 河南频道 >

赓续红色基因讲好鹤壁故事——采访国家级文学作品金奖得主王俊智先生 ...

2024-12-30 19:22| 发布者: 鹤壁在线| 查看: 64528| 评论: 0|原作者: 李红喜

摘要: 赓续红色基因讲好鹤壁故事——采访国家级文学作品金奖得主王俊智先生李红喜2024年1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我市民协名誉主席王俊智先生长篇小说《喋血烽火》在“中国时代采风征评活动组委会”组织的“中国时代 ...

赓续红色基因讲好鹤壁故事
——采访国家级文学作品金奖得主王俊智先生
李红喜

2024年12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我市民协名誉主席王俊智先生长篇小说《喋血烽火》在“中国时代采风征评活动组委会”组织的“中国时代风采(2024年度)”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同时,“《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编辑部”在中国文艺家.时代采风专栏征稿活动中,《喋血烽火》被评为金奖,王俊智先生被列入“中国文艺家•时代采风”签约作家。 

王俊智先生亦名王俊志,中共党员,历任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领导。《喋血烽火》写的是家乡鹤壁的抗战历史故事。先生生在农村,打小听着父老乡亲的故事长大,抗战的每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都刻骨铭心。
先生作品讲述的这段是让人感到耻辱的历史,也是一段让人觉醒的历史,更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催人奋进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里,侵略者铁骑恣意践踏我们的家园,残害我们的同胞,屠杀我们的亲人,奸淫我们的姐妹,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羞辱难忘铭刻心中。在这段历史里,英勇的中华儿女面对侵略者的狰狞,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喋血烽火》这本书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农民,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一个有几分蛮力、却没有几分心机的农民,平常的日子里,他靠着自己的力气干活吃饭过日子,闲的时候,虽也上树掏过鸟蛋,下河摸过小鱼,也和人打过架,骂过街,也偷偷看过女人洗澡,摸过女人屁股,但生活里最大的享受还是平平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生活就像四季一样,有花开花落,有日出日落,有阳光灿烂地划拳喝酒,有数着星星入睡的寂寞。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在家乡遭受到侵略者入侵的时候,却拿起了刀枪,带着一帮和他一样的农民,在曾经也和他一样平凡而又安静的土地上,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那是一种把脑袋提溜在裤腰带上的斗争,那是一种不计任何后果的斗争,那是一种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一个的斗争,那是一种明知是鸡蛋碰石头也要一头撞上去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他手中的武器很差,他手中的队伍很差,差的几乎就像一群手拿着烧火棍的乌合之众。但他却英气逼人,毫不退缩,视死如归,带着自己的脑袋和自己的兄弟,面对敌人的炮火,直面敌人的刺刀,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击侵略者的前沿。尽管最终他的名字掩埋在了千千万万和他一样的人群之中,但流传在那片红色土地上的故事,却时时教育催醒着子孙后代,要铭记历史,不忘历史,奋勇崛起。
故事的发生地是一个华北平原上普通的村庄。这里有鱼塘,有山岗,有一眼看不到边的玉米地,有绿树掩映的屋舍,有香火缭绕的庙堂。有春耕秋种的农忙,有聚堆唠嗑晒着太阳的农闲。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使这里的人们享尽了了生活的安宁。鸡鸭在房前屋后悠闲地散步,牛羊在山坡上安静地吃草,大黄狗在主人腿边摇摆尾巴,大叔、三婶儿、二大爷们在村口唱起了歌谣,好一幅恬静的田野风光。

侵略者的炮火轰碎了黄土地的宁静,撕碎了大叔、三婶儿、二大爷们的歌唱,浇灭了庙堂前的香火,打破了春耕秋种的阳光。面对着侵略者的入侵,祖祖辈辈握惯了锄头满是老茧的大手拿起了钢枪,像战士一样走上了抗击强敌的战场。面对着侵略者的烧杀掠抢,一个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挺直了弓躯的脊梁,敞开了黝黑的胸膛,凭着一腔热血,一腔激情,悲壮地用土枪土炮,用锄头镰刀,用赤手空拳,用砖头石头,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他们没有想当英雄豪杰,他们更没有想千古流芳,他们只有一个心愿-保卫家乡,保卫家园,保卫子孙后代的平平安安。他们揭竿而起,他们英勇杀敌,他们用自己最原始、最朴实、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最本质的意愿--我要和平,我要安静,我要尊严。为了这一心愿,他们把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抛洒在了自己深深爱戴的这片黄土地上。
本书的故事就记录了这样一群没有留下纪念碑的人们,英雄薄上没有他们的姓名,英烈传里没有他们的名字,但这片黄土地却留下了他们的故事。故事虽不华丽,但却精彩真实;情景虽不宏大,但却惊天动地;细节虽无传奇,但却豪迈淋漓。真实的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父辈,他们从一名憨厚的农民如何成长为一名面对生死而不惧的战士,悲壮的让今天的我们流着热泪向他们鞠躬敬礼。

中国普法教育在线鹤壁:
王俊智先生出生于农村,与乡下孩子一样,玩耍芦苇滩抽过野豆芽,下河洗澡捉过鱼虾掏过螃蟹,上树摸过树核掏过鸟蛋,镰刀拉开冬瓜常当西瓜吃,童年就下地拔草干农活儿,锄过高粱玉米谷子,青少年抬过粪拉过沙子庄稼扳过砖坯装窑出窑,挖过井挖过过水涵洞,修过公路放过羊,当过民工盖过房子,做过司务长开过车运过媒,属于典型的农民出身。
先生上过学堂读过师范考过大学,当过教师,政府机关坐过办公室,也经常下乡驻队与老百姓交往。他搞淇河文化研究调研,走遍鹤城村村寨寨,骨子里喜欢农民,喜爱父老乡亲,情有独钟乡村田园。
王俊智先生的环境熏陶影响深邃。先生笔下的故事皆来自于乡村疯传的民间故事。母亲姨母姑姑姐姐经常给他喷故事,叔叔婶子大爷大娘经常给他讲传说,生产队大集体父老乡亲干农活儿中,为了激励人心又是经常以喷古(讲故事)娱乐众人,一班小伙伴儿又经常交流各自听讲过来的传说故事。当时的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就是这样,连过来个瞎子盲艺人,拉个不拃长的小弦子,唱个乐腔坠子什么的,他们都围过去津津有味地听,要是化妆坠子,或者说书人来了,或者在外村说书说唱,他们都高兴得忘乎所以,比爬到地上拾到一分钱都高兴。那时候的一分钱也是很主贵,很值钱的。当时的农村,就是现在,讲的也都是鹤壁方言俚语。所以当时的方言小调喷古语境,熏陶了王俊智先生,使之受益匪浅。

王俊智先生有自己的的创作动机且很明确。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要求国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尤其二十大以来,赓续红色基因更是主流,很多作家都为此做了大量努力,写了很多作品。王俊智先生出身于红色家庭,父母辈儿都是最基层最草根儿的红一代,打过鬼子打过老蒋,出入太行扛过枪,参加过牟山自卫反击战,参加过豫北战役火龙岗战役,参加过土改斗争。
王俊智先生教学时,当年父亲的老战友常常找到他叙家常,觉得心里近,认为战友的后代就是一式人,专门给先生讲述当年的斗争故事。王俊智先生是个细心人,当时就做了笔记,早想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为讲好鹤城红色故事,王俊智先生多处采风,采访革命先辈和后人,潜心创作了《淇水英雄传》《二婶儿》《淇水忠魂》《三叔》等小说。有担当的王俊智先生自觉肩头担子的份量,他觉得应该义不容辞地写出新的红色故事来,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将红色革命精神继承开来,大步走向新时代。

王俊智先生责任担当意识比较强。先生认为,上一茬老人,大多都已经不在了。很多年轻人又不知道过去先人的抗日救亡运动,不清楚先辈抗日救国斗争史。自己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听过上一代很多人给说过那过去难以忘怀的记忆。那些血淋淋的往事,当年抗击日寇的枪炮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先生自我意识到肩负的传承任务很重,如果不说不写,就愧对先人,羞对子孙。


王俊智先生的老家鹤壁石林镇在建国前,处于安(阳)汤(阴)淇(县)林(县)交界处,是个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地方,抗战时期有很多故事,尤其抗战初期,当地有很多农民自发起来拉杆子组队伍,抗击日本侵略者。
石林镇北河沟羑河岸边有很多村庄,其中有个比较大的村子。这个村姓王的家族较大,年轻人多。他们自小受汤阴民族英雄岳飞的熏陶教育,以岳飞抗击金人为榜样,效仿岳飞,学习先人,团结起来,拧成一股心,在汤阴与安阳之间伏击了日本鬼子兵。当时,有从北边溃退下来的散兵游勇。他们当中有官有兵,也有很多爱国者。他们不愿意作亡国奴,帮助这些农民抗日自卫军共同收拾日本鬼子,还缴获了日本鬼子一部分枪支弹药。这次伏击鬼子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方圆一带的抗日军民和老百姓,先先后后有羑河北部属于安阳地面的,还有汤阴县城周边的,以及淇水河畔的一部分军民。他们或截击或伏击鬼子或夜端鬼子火车站,给侵略者以重重打击。
王俊智先生觉得这个题材好,很有生活气息,又彰显了我们先人抗日救国精神。

王俊智先生对田园乡村对各种人物有自己的感悟,他创作过很多剧本,光《王俊智剧作选》先生就出了三卷。在作品里,先生调动人物指挥千军万马,字里行间,写的英雄都是踩着刀尖跳舞过日子,光棍儿遇住不要命的眼子头照样拉稀,浓鼻子人硬起来比钢筋还硬,憨厚人哼哼哈哈也会弯弯绕,笨等人耍小聪明照样会哄骗,有能耐的人装熊比谁都像,草根儿想当大官也想得发疯,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也想退隐。貌似的老实人不一定老实,貌似板儿板儿正正的人不一定板儿正,貌似正直人的未必正直,地位卑微的人未必真卑微,高贵的人未必真高贵,光鼻子不净眼儿的未必干人事儿。
有时寡妇也想男人,没老婆的也光想风流,正经人坏起来更坏,浪子回头金不换。好人也有邪恶一面,孬人也有不泯灭的人性。恶人也有仨朋友,小人坏点子比常人多,孽障人流坏水儿,坏人初心也许善良。心胸宽阔的人,格局也大。心理阴暗自私自利的人,大多难以成大事,即便一时得逞迟早也会翻船。坑陷别人,给别人挖坑的人,也会掉到自己设置的陷坑里。聪明反被聪明误,老天从不坑没能耐人。

2016年那年,王俊智先生创作过长篇小说《二婶儿》后,就开始构思抗战小说《喋血烽火》,收集有关资料,多次采风羑水河畔的村庄,2018年2019年也多次组织胡建洲王殿民李保林等好友前去采访,采风老人及当事人的后人,写出第一稿后先后多次又虚心听取胡建洲李红喜等好友们的建议,几易其稿终成《喋血烽火》一书。

王俊智先生还创作有反映鹤壁建市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至改革开放以来史诗类《淇水年华》系列三部曲《难忘》《人生》《潮涌》,反映鹤壁红色历史的《淇水英雄传》《二婶儿》《淇水忠魂》《启明星》《三叔》《封神前传》等著作,还有反映鹤壁淇河文化的民间文学作品《横三竖川》《淇奧传奇》《周易前传》《鲫鱼姑娘》《蒙元圣旨碑的由来》等作品,其中十余部(篇)荣获全国文学作品评比一、二等奖

王俊智先生的作品,故事情节发展环环相扣,矛盾叠出环象险生,接下来又能从容化解,人物事件总是戏剧性发展,故事情节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语言诙谐幽默风趣,方言俚语也能成金,风俗民情不落俗套不庸俗,犹如吃肉利口而不滑腻。
因为王俊智先生在民间故事氛围里泡大的,又写过很多剧本,作品开头往往吃苦受罪的人,结局总是好的,正应了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民间俗语,所以故事结局多以幸福美满大团圆收场。
王俊智先生还传承了民间文学创作的白描手法,线条清晰,言简意赅。先生有意借用鹤壁民间文学口语化写作形式叙述故事。先生大胆借用传统说书人手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作品中,有意安排两条线索,一条主线,一条辅助线,先开始一条线,尔后自然分成两条线,最后又主动合为一条线。先生的作品,几乎每个章节都能像短小精悍的民间故事一样,单独抽出来,就是独立成章的。而独立成章的作品,有主题有内容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有细节,既不拖泥带水,好像有留有悬念。

王俊智先生的《喋血烽火》启示人们,这是一段让人永远保持清醒的历史,这段历史无时不刻地在告诫着我们,告诫着我们的子孙后代,要想这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自强不息,壮大自己。
今天的这片黄土地是祥和安静的,那是沉睡于这片黄土地下面的父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在告慰父辈英灵的同时,更应该好好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祥和,更应该努力地去工作学习,努力把英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太阳托起。
2024年12月23日写于鹤壁淇滨
本期编辑:夏建胜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