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坛新传奇 ——中国普法教育在线鹤壁工作站与著名作家王俊智的访谈录。 近日,曾在中国普法教育在线网连载长篇小说《喋血烽火》的中国著名作家王俊智先生,其创作的长篇小说,在“中国时代采风征评活动组委会”组织的“中国时代风采(2024年度)”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同时,“《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编辑部”在中国文艺家.时代采风专栏征稿活动中,《喋血烽火》被评为金奖,王俊智被列入“中国文艺家.时代采风”签约作家。 这一喜讯,引起中国普法教育在线网广大文友的高度关注和热情赞扬,激起强烈反响。这一荣誉,更给抗战文坛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为此,我们受中国普法教育在线网文友委托,特与王俊智先生相约,进行了一次亲切的访谈。 记者(以下简称记):王先生,获悉你的长篇小说《喋血烽火》被评为一等奖和金奖,我们代表中国普法教育在线鹤壁工作站特向您表示祝贺。 王俊智(以下简称王):谢谢中国普法教育在线网对我的支持。谢谢中国普法教育在线网对我的《喋血烽火》的连载。谢谢你们和中国普法教育在线网广大文友的关注与鼓励。 记:王先生您好;请您把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谈一下。 王: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抗战时期最激烈的1938年前后,以豫北鹤壁地区曾发生的人物故事为原型,塑造了一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 故事主人公以王宏贵为主线,花儿妹为辅线,从最初朴素的民族抗争意识,发展到由我党领导下一支有生的抗日武装队伍。 记:请你先谈一下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和获奖情况。 王:我们这一代人打小就是在老人喷闲话儿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耳濡目染长大的。 在抗日战争,中原豫北鹤壁有很多故事,老人常说不断。早些年,我就想把这些老故事串连起来,写个东西。近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传统文化,进行赓续红色基因教育,联想时代的快速发展,老一辈人大都不在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英雄们的往事记录下来,传承下去。2016年,我开始搜集资料。2017年,先写了一稿。2018年,我又开始多方搜集素材,并实地采访。组织多人多次到羑河沿岸几个村庄,寻访昔日遗址,采访老人和一些当事者的后人,丰富资料,并听取多位文友的建议,再改再添,润色加工,几易其稿,完成了这部小说。今年11月份,从网络平台上看到“中国时代风采征评活动组委会”发的征稿启示,就把稿子发过去了。没想到,前几天就收到了获奖证书。 记:我们看过这部小说,表现手法很有特色。故事生动曲折,情节跌宕起伏,场面一波三折,故事真实感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细节描写细腻入微,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有声有色,呼之欲出。 请您讲一下,您是如何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 王:在叙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采用了传统说书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设悬念,留伏笔的手法,尽量使故事生动,曲折引人,使情节发展剥茧抽丝,水到渠成。 为塑造人物,突出形象,渲染气氛,彰显个性,我把平时积累的一些他人传奇故事移植到主人公身上。如描述王宏贵与邢之新斗狠的场面,就采用了你曾给我讲过的素材——王宏贵用铁钳夹起一块炉中红红的火炭,置放腿上,火炭炙肉“滋滋”冒烟——顿时镇得所有在场人目瞪口呆,不寒而栗,倒吸凉气——而王宏贵却神凝气威,抽出一支烟,对着火炭点燃,悠然自若地深吸一口,喷出一串儿圆圈儿……这细节我就写进去了。 语言表达上,力求贴近生活,突出地方特色,恰当使用当地方言俚语,使人看得懂,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令人读后感到亲切自然,场景画面犹在眼前。 记:您是位高产作家。这些年来,您创作的作品有《淇水英雄传》、《二婶儿》、《淇水忠魂》、《三叔》、淇水年华系列三部曲《难忘》《人生》《潮涌》、《封神前传》、《启明星》和淇河文化研究方面的作品有数十部。我们想您在创作中,肯定有较多的经验和感受及回味吧。 王:经验不敢说,感受倒是有。 写作要写自己身边的,自己熟悉的事儿。写了这么多年,确实有许多酸甜苦辣聊以自慰的感受。人生就是奋斗,为社会,为民生,体现出人生价值。 写作有苦也有乐。苦的是,没少熬夜,没少抽烟,有时写到深夜,没烟抽了,捡个烟屁股点上,吸上一口,也够受用了。常有深更半夜,写作中遇到山重水复,就上街转上两圈,一个人不遇,冥思苦索,或许就柳暗花明,打开了思路。其中滋味,唯有自知。乐的是,当你完成一篇稿子的时候,很兴奋,也很享受,就像添了一个宝宝那样,心里是那么地甜蜜。尤其当你的作品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那种精神的愉悦,犹若花开枝头,灿烂舒心。 记:我们想问您,平时大家都知道你名字是王俊智,怎么获奖证书成王俊志了? 王:我一直以来都用的是王俊智,那年办身份证时不知咋回事儿,就打印成王俊志了。这次投稿,为了与身份证相符,就署了这个名字。 记:啊,原来是这回事儿。我们又想问,您的《喋血烽火》书稿不是印过嘛,有人问我们,怎么没见过您的书,很多读者想欣赏一下。 王:先前印过一些,但量不大。这几天也有多人打电话要书,我准备尽快印些,以满足大家。 记:请问,您今后创作上有啥打算? 王:我们文艺工作者,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争取在有生之年,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记;王先生,您辛苦了!今后,您再创作出大作,请发给我们,我们将继续关注,并在本站刊发传播。谢谢王先生在百忙中接受采访。谢谢! 中国普法教育在线网鹤壁站夏建胜 汪春整理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