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法在线

首页 地市频道 河南频道 郑州资讯 >

教育手牵手,照亮扶贫路

2025-1-15 11:39| 发布者: 淅川四小| 查看: 48119| 评论: 0|原作者: 贾霞飞 马鸣 胡龙飞

摘要: 教育扶贫意义重大,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依照市、区教育局部署,淅川县第四小学在 2024 - 2025 学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扶贫补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力追梦。 广泛宣传,政策深入人心 为确 ...

教育扶贫意义重大,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依照市、区教育局部署,淅川县第四小学在 2024 - 2025 学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扶贫补助政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力追梦。

      广泛宣传,政策深入人心

      为确保扶贫补助政策家喻户晓,学校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体系。开学伊始,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渠道,对扶贫补助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组织班主任召开专题班会、家长会,详细解读政策内容,包括补助对象、申请条件、评定流程及发放标准等,让学生们清晰了解政策全貌。

      

         为解决部分家长对政策的疑问,学校还开展了教师走访,精准宣传”活动。教师们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家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将政策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贫困家庭。据统计,本学年共发放宣传手册92份,确保了贫困家庭对政策应知尽知。

        精准评定,确保公平公正

       精准识别贫困学生是做好扶贫补助工作的关键。为有效推动该项工作的落实,学校组建了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熊俊臻校长组长,卢礼新、李景瑞为副组长,申玉、贾霞飞、李瑞平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评定工作严格按照“学生申请、班级初评、学校审核、公示监督”的流程来进行

在评定期间,评定小组深入到学生家庭展开实地探访,详尽知晓家庭的经济状况、致贫的原因等,给精准评定给予了可靠的根据。与此同时,通过大数据比对,对学生家庭的贫困信息加以核实,保证贫困学生的认定精准且没有差错。本学年,经过严格评定,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学生有 27 人,残疾学生 5 人(包含2人建档立卡),低保等其他非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54人(总计84人),学前教育建档立卡学生5人,非建档立卡3人。(总计8人)。到目前为止,均已依照国家政策,享受到了相应的资助资金。实现了“应助尽助,一个不少”。

       多元帮扶,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秉持“扶贫先扶智,扶智先育人”的理念,在落实资金补助的同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组织教师进行一对一学业辅导,帮助他们补齐知识短板,提升学习成绩。

      

       关注贫困学生身心健康,每学期在县相关部门安排下,由淅川县第一人民医院组织贫困学生体检一次。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设立“爱心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进行奖励,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教育扶贫帮扶长效机制。

为保证帮扶工作扎实且有序推进,同时高标准达成精准扶贫任务,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出《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扶贫工作分包责任制》以及《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基于此,定期举行专题会,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构建并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建立贫困生一手资料,落实扶贫信息反馈工作。

其一,针对我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学生,构建家庭基本情况信息以及在校情况的档案(一户一档),精准扎实地上报给县教体局扶贫办;其二,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且准确地上报补助卡的发放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审核;其三,进行动态跟踪,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充分利用课下或者周末去帮助贫困生,在交流过程中全方位地了解其家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旦有变化,立即上报。

       工作成效与展望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校扶贫补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辍学率为零,巩固了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许多受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也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淅川第四小学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持续完善扶贫补助工作机制,深化帮扶措施,不断提升帮扶效果,为每一位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让教育扶贫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多教育力量。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