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法教育在线湖南永州讯(江西新余总工会)聂绍昌,男,汉族,1982年2月出生于湖南宁远,2005年7月参加工作,201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钢公司炼铁事业部首席工程师,冶金高级工程师,江西省青联常委,江西省劳模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数字工业协会专家,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他胸怀党和国家事业,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对企业充满热爱,对工作充满激情,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练就过硬本领,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投身科研创新,带领团队攻克了现场一道道难题;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在智造领域筚路蓝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我国钢铁智造实践前沿专家,为“江西制造”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下一线锤炼“工匠芯” “烧结是钢铁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锻造好钢的前提。要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必须在一线的大熔炉中千锤百炼”。 2005年聂绍昌刚到新钢时,厂里非常看重这名985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想让他直接到技术科工作,他却主动请缨到生产一线倒班,跟工人师傅们一起铲料,一起挖料斗,每天一身汗一身尘,一干就是7年,他干过配料工、看火工、主控工……几乎将所有一线岗位干了一个遍。严谨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交相碰撞,打开了聂绍昌学习、生活的新世界。从此,他把学习研究当乐趣,把解决问题当目标,从一名普通工人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成为人人竖大拇指的“小专家”。 2007年聂绍昌参与了新钢三期技改烧结项目投建工作,2011年参与并作为8#高炉异地大修烧结项目部日常负责人,他以厂为家,白天在一线现场奔波,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晚上召开项目协调会,研讨、协调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会后还要继续留下来研究图纸,“5+2”“白+黑”的模式持续了整整一年。他先后发现问题352个,提出整改意见196条,创造了建成最快和达产达标时间最短的记录。2008年,新钢公司首台投建的大型烧结机出现了环冷机频发停机故障和双烟道温控不平衡问题,并引发了一系列生产异常的情况,烧结厂和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全都束手无策。大学毕业才两年多的聂绍昌连续观察记录了48个小时,终于找出了问题原因,并迅速摸索研发了一套平衡稳定的操作方法,实现烧结生产恒定机速和料比,保证了生产质量,该操作法也被新钢公司评为“先进操作法”,年创效268万元。多岗位基层历练给了聂绍昌充足的养分,更锤炼了他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聂绍昌同志工作仅3年和5年就分别荣获新钢公司2008年和江西省2010年“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当之无愧的先锋模范劳动者。 铸团队锻造“精炼钢” 烧结,可以改善原料的冶金性能,钢铁厂里的烧结就是为高炉冶炼提供“精料”的一种加工方法。投身烧结工艺研究的聂绍昌,也把这一理念贯穿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他不仅自己带头扎根一线、勇当先锋、冲在一线,更对团队成员言传身教、鼓励他们“树魂立根”,带领大家一起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干出更大成绩。2006年为解决优化配矿的难题,聂绍昌筹建“烧结杯”实验室并成为实验团队带头人,他带领实验团队不断努力,实验室试验研究水平逐步达到国内一流。2012年开始从事基层车间管理岗位,他带领车间团队锐意进取,通过技术加管理,解决了系列现场难题,使多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设备作业率和工序能耗两项指标居全国第一位,《降低2×360m2烧结机煤气单耗》荣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2017年解决了被行业称为世界难题的生石灰消化除尘环保问题,被评为江西省“青创先锋技能之星”。2016年初,钢铁行业产能总体严重过剩,行业严重亏损,而作为内陆钢企的新钢区位劣势明显,又是老厂,负担重,更是压力空前。值此艰难时刻,聂绍昌领衔成立“聂绍昌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合不同岗位和工种的职工组成一支“战难”团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急、难、险、重问题,获得国家专利5项,相继完成技术创新10余项,聂绍昌荣获新余市“十大杰出青年”。2020年,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优化配矿模型,年创效约1.89亿元。这支当之无愧的科技创新“梦之队”,于2020年与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一同获评第三批100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开新局点亮“智造梦” “从制造向智造迈进,钢铁工业需要‘大脑’,这是我未来的目标。个人奋斗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个人理想能与国家社会需要相结合,我感到责任重大,无尚光荣。”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