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桑田翻涌碧浪,加工车间茶香氤氲,采摘园里笑语盈盈......这片生机盎然的“桑海”,正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寺湾镇生态致富的“绿色引擎”。近年来,寺湾镇立足“桑”资源禀赋,通过规模种植、精深加工、文旅融合,让小桑树成为群众增收的“摇钱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规模种植强根基,“以奖代补”稳增收。按照“以桑为主,多业并举”思路,持续推行“以奖代补”模式,配套技术指导与保底收购,激发桑农种植热情,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今年新发展湖桑1200亩,全镇桑田突破7000亩,带动户均年增收超万元。“以前种粮靠天吃饭,一亩地收成不到千元;现在改种湖桑,每亩年收入翻了两番!”种植大户胡国强捻着嫩叶笑道。紫红的桑葚如珍珠般缀满枝头,不仅装点了田野,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精深加工提质效,“七十二变”拓价值。从桑叶到茶饮,从鲜果到干果,寺湾镇让桑产品实现全链条增值。高湾加工厂里,自动化设备将新鲜桑叶烘干成药用级产品,让每斤桑叶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惠丰桑叶厂内,桑叶茶清香四溢,桑葚干色泽诱人,工人们正有序打包装车。“过去养蚕卖茧收入有限,现在桑叶炒茶、桑果酿酒、桑枝制饲料,每片叶子、每颗桑果都是‘金叶子’!”村民王玉兰在加工厂里务工,月收入可达2000多元,“小桑树”真正撬动了“大产业”。文旅融合润民心,“桑梓情浓”促振兴。深入挖掘“桑”文化内涵,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果桑采摘乡村游”,以文化赋能产业升级。活动现场,游客穿行桑林品桑酒、尝桑叶美食,感受“桑梓”文化魅力。文化广场上,医护人员讲解桑果、桑叶药用价值。文明实践中心里,孩童诵读《诗经》“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老师讲述桑树象征的故土情结,将“桑”文化与家风家训教育巧妙结合。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百姓心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从田间到车间,从枝头到舌尖,寺湾镇正以全产业链思维书写乡村振兴答卷。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以桑兴业、以桑彰文、以桑促治”融合发展模式,让每一片桑叶承载致富希望,每一棵桑树扎根文明沃土。正如镇党委书记黄浦所言:“我们要让小桑树铺就致富路,用‘桑梓情’凝聚振兴合力,实现产业强、百姓富、乡风美!”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