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湖南益阳讯(龚孟龙.刘德海.夏红英)在家谱这一承载中华数千年家族文化的载体中,益阳皮氏家谱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既记录着家族数百年的兴衰过往,更凝结着"忠孝仁义"的中华美德。如今,这部跨越时空的家族记忆,在皮氏后人的共同努力下,以网络家谱的新形式延续,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百年家史:字里行间藏忠孝 皮氏家族的故事,始于明代正统七年。始迁祖皮顺彝迁居益阳后,以农耕为基、渔猎为辅,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家族的根。数百年间,皮氏先祖以"勤劳朴实、团结互助"为训,不仅让家族从迁徙之初的单薄逐渐发展为当地望族,更在岁月流转中培育出代代相传的美德基因。 翻开皮氏家谱,"忠"与"孝"的故事随处可见。有先祖在国难当头时投笔从戎,以战功彪炳的业绩诠释"忠君报国";有族人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以数十年如一日的侍奉践行"孝亲敬老"。而在和平年代,文人们以笔墨书写家国情怀,商贾们以诚信经营彰显"义利并举",他们的事迹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更成为"仁义礼智信"的生动注脚。 家谱中,除了名人事迹,更珍贵的是融入日常的美德传承:祭祀礼仪中,"敬先祖"的虔诚里藏着"孝"的初心;家族议事时,"长幼有序"的规矩中透着"礼"的内核;邻里互助的记载里,"守望相助"的善举彰显着"仁"的温度。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与规范,让中华美德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融入皮氏族人血脉的行为准则。
薪火相传:网络家谱续仁义 "修谱,修的不只是世系,更是把祖宗的美德刻进后人心里。"这是皮氏族人对家谱意义的共同理解。如今,这份对传统的坚守有了新的延续——由家族成员"皮龙泉、皮军、皮孟强、皮建民、皮佑辉、皮效民"牵头,联合曹正前、曹佳昌、刘朝辉、张拥军等数十位热心族人,共同搭建的皮氏网络家谱正式上线,让"忠孝仁义"的种子通过数字技术播向更远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皮龙泉、皮效民等家族成员不仅积极投身家谱修缮,更将家族"仁义"美德融入生活点滴,常年热心公益事业:他们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为邻里解决实际困难;或投身慈善帮扶,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在他们看来,做公益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传承家族文化、延续公益初心的自然之举,正如先祖们"守望相助"的善举,让"仁"的温度在新时代依然滚烫。 在这部网络家谱中,传统家谱的核心内容被完整保留:从始迁祖的迁徙轨迹到历代先祖的世系脉络,从名贤的美德故事到家族的礼仪规范,字字句句都在诉说"从哪里来"的根源。更特别的是,新添的"当代族人风采"板块,既记录着皮龙泉、皮效民等成员的公益事迹,也收录了其他现代皮氏人在岗位上敬业奉献、在家庭中孝老爱亲、在社会上助人为乐的故事,让"忠孝仁义"有了新时代的鲜活诠释。 "以前翻厚厚的谱书,孩子们觉得遥远;现在点开手机就能看,还能听长辈讲里面的故事。"参与修谱的族人说,网络家谱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分散各地的族人能随时重温家族历史,更让年轻一代通过鲜活的案例理解"忠孝"不是过时的教条,"仁义"就在日常的举手投足间。这种"老故事+新载体"的形式,让中华美德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记忆变成行动。
美德接力:小家谱里的大传承 从纸质家谱到网络家谱,形式在变,但皮氏族人对美德传承的坚守从未改变。皮氏网络家谱的建立,不仅是对家族历史的梳理,更是对中华美德的践行——在这里,"忠"是对国家的赤诚,"孝"是对长辈的敬爱,"仁"是对他人的善意,"义"是对原则的坚守。 正如牵头修谱的皮建民所说:"我们这代人修谱,不只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姓什么、来自哪',更要让他们明白'该做什么、要成为怎样的人'。"如今,网络家谱成了家族里最生动的"美德课堂":逢年过节,族人会在线上共同诵读家训;孩子成长礼时,家长们会翻开家谱,讲述先祖的美德故事,也会提起皮龙泉、皮效民等人的公益善举,让"忠孝仁义"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这部皮氏网络家谱,早已超越了一个家族的记忆范畴。它是中华传统美德在皮氏后人中代代延续的鲜活见证,印证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刻内涵——当"忠孝仁义"的基因通过家谱的传承,在一代又一代皮氏族人的血脉中流淌,当每个家庭都以美德为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便会愈发坚韧。而这,正是皮氏后人续写家谱时,对传统最深沉的致敬,对未来最郑重的承诺。 编辑:邹瑞华 审核:何兵强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