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法在线

首页 地市频道 >

妙手点亮“心灵之窗” ——记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博士韩小磊的一次生命守护 ...

2025-9-30 11:10| 发布者: 编辑古今| 查看: 20570| 评论: 0

法制与新闻记者/陈昊 精准判断,争分夺秒,  他从脑梗的黑暗中夺回一片光明

2025925日清晨,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病房内,55岁的女士突然出现反应迟钝、答非所问,最令人担忧的是,她的右侧视野一片黑暗——这是枕叶急性脑梗死的典型症状。

“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脑病科主治医师韩小磊博士迅速做出判断。时间就是大脑,每一分钟都关乎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

而这一切,始于两天前那个不寻常的夜间门诊。

      

夜间门诊的生命转机

923日秋分时节,晚上605分,本该已经下班的韩小磊仍在诊室等候——这是河南省中医院推出的夜间门诊服务,为上班族和突发疾病患者提供就医便利。

一位朋友带着婆婆匆匆赶来。患者下午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恶心呕吐和四肢无力。尽管当时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韩小磊凭借专业敏感,当即决定:“必须住院观察,排除急性脑血管病可能。”

入院检查证实了他的担忧:患者不仅有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还伴有严重的糖尿病和高血脂症,双侧颈动脉也有多发斑块。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4.5小时黄金溶栓时间窗口

 

925日早晨,病情急转直下。患者出现视野偏盲——这是枕叶梗死的典型表现,意味着大脑负责视觉处理的区域受损。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排除溶栓禁忌症。急性脑梗死,黄金溶栓时间窗是4.5小时内。

“立即溶栓!”韩小磊团队迅速响应。从确诊到用药,每一步都在与时间赛跑。上午940分,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缓缓注入患者体内。

医护团队屏息以待。溶栓治疗如同一场与疾病未知的较量的是精湛医术对疾病预后的精准判断。

奇迹发生了:随着药物起效,患者视野中的黑暗逐渐消退,反应能力恢复正常。那扇险些永远关闭的“心灵之窗”,再次向世界敞开。

   

  

脑科医生如何守护“心灵之窗”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让我们“看见”的,是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韩小磊解释:“就像电视屏幕完好但信号处理系统故障,图像依然无法显示。许多视野缺损问题,病根不在眼睛,而在大脑。”

这位年轻的脑病科博士,每周通过精心设计的工作计划表,方便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就医。他的诊台上摆放着两个二维码:一个是医院公众号,另一个是他个人公众号,用于及时解答患者疑问。

“诊断精准,中西合璧;患者第一,疗效可靠”——这是韩小磊的工作理念,源于国家级知名脑病专家刘志华教授的言传身教。

  背后的大格局

这次成功的救治,不仅是一个医疗案例,更是河南省中医院整体医疗改革的缩影。在河南省中医院刘金厂书记、冯晓东院长的推动下,夜间门诊等便民服务相继落地。

门诊办主任郭喜钦带领团队优化流程,让就医更便捷;脑病诊疗中心在刘志华教授带领下,脑病科服务覆盖河南省中医院院区(东风路院区、五龙口院区、迎宾路院区),诊疗中心下辖六大科室,科室继续细分,十八亚专科初具雏形形成“科室有特色,人人有专长”,不断向亚专科深入发展,已成为中原地区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地

“我们秉持‘衷中参西,协同创新’的理念,让患者享受到中西医结合的双重优势。”韩小磊说。

如今,已康复出院的女士视野完好如初。对她而言,韩小磊医生不仅治愈了她的疾病,更守护了她继续欣赏这个多彩世界的权利。

在韩小磊看来,这只是一名脑科医生的本职:“守护好大脑,就是守护好一个人感知世界的全部可能。每当看到患者重见光明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报道后记:在医学领域分科精细的今天,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人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精密系统。脑科医生守护“心灵之窗”并非比喻,而是科学事实。正是有这样一群医者,在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中默默守护,才让无数患者的世界始终充满光明。(编辑:冯可  供图:韩江雪)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