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事无小事,得到群众的信任就做成了工作的一大半。”
“工作没那么简单,也没想象那么难,不过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下去。”
这些话时常挂在陈丽容嘴边,作为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公安分局洗马路派出所所长的她今年已经48岁了,从警22余年间,曾先后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贵州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公安部二级英模”等殊荣。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在她身上发生了无数感动人心的故事,承载了警民间深深的鱼水情谊。
“有家不能回”的流浪女孩儿
一天,一位年迈的老人与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出现在了派出所里,小女孩埋着头根本不敢正视生人。她名叫小雨,刚出生就被养母胡某收养,养父母离婚后,双方都不想接管小雨,小雨就像一颗小草般无依无靠。
“孩子还小,不能放任不管啊。”陈丽容放下手下的工作,当即联系小雨的养父母,并多次与他们进行沟通,告诉他们抚养小雨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律责任,坚持不懈地沟通了一个多月,成功与其养父母协商好了小雨的居住和监管问题。
“缺什么都不能缺教育”她又东奔四跑,联系上了遵义市第八中学解决了小雨的入学问题,学校还专门配备了德育组,负责小雨的心理疏导和生活管理。
陈丽容将小雨的重担默默抗在肩,殚精竭虑,只为了一个家庭的和谐,一个孩子的未来,她的无私奉献感动了养母,养母恳切地对她说:“谢谢你,陈所,你救了小雨。”陈丽容微微一笑说:“是救了小雨,更是救了你,今后这个孩子我会负责到底,你如果不照顾好她,我可是要找你麻烦的哈。”
这个“小雨”安定了,或许还有千万个“小雨”等着我们的帮助,陈丽容又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走访入户工作,了解到辖区内还存在多户积贫积弱的贫困户,她积极联合遵义市公安局、遵义市仲裁委、遵义市人民医院、办事处、社区、总工会,凝聚社会的多方合力,与这些困难户结对子进行帮扶,力求将社会问题交由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解决。真正做到了为人民“办实事、开新局。”
她总说,人心稳了,社会才能安,老百姓幸福了,我们才能放心。
从顽固分子到头号粉丝“姑娘,你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派出所工作忙,你千万要注意休息啊!”这是化工厂的张孃在给陈丽容打电话问候,你可能想象不到,这个慈祥温和的老人曾是化工厂企业改革过程中顽固的钉子户。
起初化工厂企业改革,她起因为心生不满,就长期组织人员去上级部门讨要说法,某次在政府讨说法时还因情绪激动,咬伤一名民警,被刑事处罚后,心里更加愤愤不平,对民警的工作也愈发不满。
面对这样的难题,陈丽容想:“这不是靠一次走访、一次谈心就能解决好的事情,我一定要做到让这个孃孃满意。”带着这样的干劲儿,陈丽容多次到她家门口,起初张孃非常抵触警察,也不愿和她见面谈话,“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我一定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架不住陈丽容三番五次地坚持,张孃终于同意见面,陈丽容亲切地和她唠起家常,倾听她的心声,了解她的诉求,并保证会将此事负责到底,绝不推诿。经过长时间耐心的谈心谈话,张孃最终被陈丽容的真心付出感动了,她也意识到了自己冲动行为的错误。再也没带头闹过。
慢慢地她和陈丽容成了亲人,逢年过节,她都会和陈丽容互通电话问候彼此,张孃生活上遇到的难处,陈丽容也毫不吝啬伸出援助之手。她也成了派出所的粉丝,见到人就宣传陈丽容的好。小区业主不交物管费,她也耐心劝解大家要按照规定办事,遇到有不支持不理解派出所工作的群众,她更会积极耐心地做疏导、调解工作。可以说,这十年间她帮助派出所解决了许许多多的群众难题。
提起陈丽容,提起派出所,她总会笑眯眯地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女所长干工作干得好,真真正正地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我坚决支持派出所的工作。”
有色眼镜何时摘?
前科人员一直是社会治理的痛点,他们因为一时的错误,而终身被人戴上了颜色眼镜看待,即使万般悔恨也无可奈何。
“我们是犯过错误,可我们好手好脚,也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也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啊,但别人一听说我们以前犯过事,就像过街老鼠一样避之不及,社会不接纳我们,找工作无门,我们也难啊!”这是一位前科人员对陈丽容无奈又无助的倾诉。
如何重拾社会对他们的尊重?
如何体现他们的社会价值?
如何保障他们的民生安定?
这些问题成了陈丽容必须攻克的难题,她说:“你们是我们的人民群众,你们理应享受国家富强、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而不是被社会拒之门外,不得行,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聚集社会的力量去解决。”
风风火火的陈丽容说干就干,她不断地打电话联系遵义市公安局、戒毒所、办事处、社区的相关负责人,大家都一呼百应,利用清明假期聚集到了派出所,热火朝天的开展了前科人员最关心问题的讨论。
“可不可以让他们去阳光工程上班?”“不,不得行,我介绍他们去过,那里的企业效益不好,工资没有保障。”
“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担保和证明,这样用人单位不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吗?”“还是不得行,这个牵涉到诸多法律关系,我们力量不够。”
还有什么办法,一群人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有了,我们可以与遵义市直机关沟通,单位给前科人员提供就业后,建议给单位授予诸如“帮扶前科人员就业精神单位奖章’,让用人单位和前科人员双赢,推动社会治理。”“这是个好建议,得行!”
“我们还可以结对帮扶,一个党员包一名前科人员,将责任落实到人。”“这个办法好,行得通。”
“还有,我们可以将想法记录下来,联系辖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请求人大的支持协助。”这也得行!
会议结束后,第二天,陈丽容就去走访阳光工程,向领导人员了解了此工程的前科人员安置、管理、经费补助、企业生产、销售等情况,找出了这项工作没能妥善实施推进的原因,积极商量后续安置措施。还走访了第三方就业培训机构,找出前科人员通过培训没能真正就业的原因,并将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带着诸多疑问,陈丽容又向遵义市重生公益协会讨教,该协会是由前科人员组建成立的公益协会,创立之后帮助了多名前科人员走上正轨,重拾信心,协会负责人表示会尽全力向我们提供帮助。
这些前科人员本是一直被拒绝、嫌弃的对象,现在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温暖,紧闭的心门悄然打开,破碎的信心也慢慢建立。
从警20余年来,陈丽容一直在工作在基层一线,她将工作当成“家事”一样去做,将人民当成家人一样对待,做到了辖区内无人不识无人不晓。
她对记者打趣说:“我既是人民警察,也是‘街坊大妈’,当一个好警察,难,当一个好的街坊大妈,难上加难!为什么?只有我真正为老百姓解决了他们的难事,履行了对他们的承诺,他们才会从心底里接纳我、认可我这个“街坊大妈”,而并非因为我的警察身份。”
陈丽容只是基层公安的一个剪影,正是有了无数基层公安干警的无私奉献、默默坚守,从黑夜值守到白天,从青丝坚守到白发,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才保障了辖区群众的安居乐业、辖区场所的长久安全。(遵义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