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法教育在线网湖南永州讯:唐建航(通讯员:朱爱民) 柳湖书院久扬名,崆峒文化育贤英。 读书志为中华强,一寸光阴不可轻。 俗话说,读万卷书,破万里浪。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的文化滋养,读书已经成为大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最美人间四月至,全民正是读书时。4月23日上午,崆峒区庆祝第28个世界读书日暨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活动启动。启动仪式上,为获得甘肃省“书香社区”、“书香家庭”、“阅读之星”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证书。今年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以“阅享新时代 书香满崆峒”为主题,“书香陇原”2023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期间将开展“崆峒阅读·文化论坛”、“崆峒阅读·社区书房”阅读推广、“崆峒区爱心送读”系列活动。 读书是为了学习,学习是为了进步。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读书人的一生。《论语》中一共出现了65个“学”字,孔子认为,人不学习,就不明白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开创了儒家,而“儒”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 读《曾国藩家书》得到启示,其治学经验在于:“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还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阅读可以立身立志,爱读书的人,灵魂一定是高雅的。我们身边的榜样,平凉农民工朱彦军在中国诗词大会获得亚军的成功之路,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的结果。朱彦军是静宁县八里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水暖工,只有初中文化,却从小酷爱诗词。一边辛勤打工,一边阅读诗词,艰苦岁月,精神可嘉,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眼里充满诗意,心有朗朗乾坤,充满智慧的人,必是自带光芒! 对书籍的爱,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境界的。所以著名作家杨绛说:“许多人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多读书,不仅能从中汲取处世之道,通情达理。还能在任何境况下,保持清醒和淡定。钱钟书说: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崆峒区党史研究室程璞主任说:”今日之实践必为明日之文化。今日之文化必为明日之文明。每一名崆峒人都是崆峒文化的创造者、实践推进者,每一名崆峒人都是崆峒文化的符号与标识,崆峒精神的传承传播者、崆峒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者。大家都在奋力而为”。此话说的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催人奋进。平凉是平凉所有人的家园,不努力更待何时? 平凉二中魏鹏学书记说: ”文化与文明的冲突,思考与阅读的对撞,一切都在传承与改变中前进,惟愿灵魂不要落在物质的搁架上,大喊无聊”。魏老师谆谆教导,高屋建瓴,从为人,为学,为文三者进行了深度概括。崇尚读书的人,思想纯洁。当你坚持读一段时间的书,你会发现你已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所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影响自己的思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人读书,则家和谐。通过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人的胸怀会更加宽阔,气魄会更加博大,思想境界会更加高尚,认识问题会达到超然物外的境地。这就是读书学习的必然结果和魅力所在。作为一名的文化爱好者,一定要跟对人,要谦虚,多学习,读好书。阅读之后,多多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有自己的判断力,对人生对哲学有新的感悟,作文下笔才会有神。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文化盛则国盛,各级文化协会和文化爱好者一定要走在阅读的前列,以身作则,带动身边人,周围人多学习,读好书。只有在不断阅读的路上,生命永远值得尊重! 我们不仅仅是创造一个商业发达的城池,还要承担文化创造的历史使命。崆峒之巅,谁在远嘱? 朋友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活到老,学习到老,让我们把青春和汗水洒在学习文化的过程里,敏而好学,积小成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论是继承传统文化,还是建立富强社会,不但要多读书,还要有家国情怀。做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正能量人,让阅读的春风熏陶整个陇塬大地。 (编辑:许文杰 责编:邓明平)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