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浇灌“鲜花”,让花朵美丽绽放——记绥宁县李熙桥镇双元学校董事长莫季凤艾哲 洪佳莉 2024年3月19日,绥宁县李熙桥镇双元学校六年级班教室里,一位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女性站在讲台上,身姿优雅,那银光闪烁的饰品、华美多姿的绣花,将女性的柔美与坚强诠释得淋漓尽致,犹如一幅活灵活现的画卷,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 而她,就是来自邵阳市绥宁县的莫季凤,系绥宁县李熙桥镇双元村一所大拇指幼儿园的创办人,也是该镇双元学校法人代表兼董事长。 2023年6月,莫季凤作为乡村特色劳动创新教育典型在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的“艺术与科学融合”专题沙龙上作交流发言。在本次沙龙上做劳动创新教育主题发言,不仅让许多教育界专家和学者了解和认识到邵阳市绥宁县李熙桥镇双元学校及其特色化教育,同时也让双元学校能够与外界交流得到许多专家的支持和帮助,莫季凤老师因此在教育界被许多人知晓。 莫季凤,19岁从邵阳市艺术学校声乐系毕业,20岁回绥宁县,在幼儿园上班;2000-2002年在绥宁县长铺镇第三小学代课;2003-2005年在绥宁县长铺镇第一小学代课;2008-2013年创办幼儿园,在绥宁县武阳镇小太阳幼儿园担任园长;2014-2017年承包小学,在绥宁县武阳镇中心街小学担任会计兼后勤管理;2018年创办双元学校。 年少立壮志,不忘初心路 莫季凤出生在雪峰山南麓深处的邵阳市绥宁县,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虽然人口众多,但始终坚信着要靠勤劳致富。她们家的家风是勤俭节约、奋发向上,家教是以懒惰、打牌、失德、作风不正为耻。所以,一直以来,莫季凤都刻苦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功地成为了一名教师。莫季凤的爷爷对阅读有着深深地热爱,特别是对中国的四大名著情有独钟。她常常捧着这些经典书籍,看得津津有味,仿佛被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深深吸引。当时的莫季凤经常听到爷爷讲《三国演义》《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很是羡慕和佩服,也因于此,正能量在她在幼小的心灵扎根、发芽。 莫季凤始终秉持着最初的赤子之心,行走于人生之道,追逐着最初的梦。莫季凤19岁从邵阳市艺术学校声乐系毕业,20岁回到绥宁县之后就一直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和部分小学教育工作。对于当时来说,好多人认为女性有一份稳定工作就很不错了,更何况是教师行业,所以莫季凤也一直在绥宁县从事教育行业。 她发现,原来公办的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严重留失,不好开展工作,教育局决定将学校师生搬迁至镇上的中心小学合并教学,但当地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多,学生入学困难,同时农村的老龄化严重,照顾小孩较吃力,心中就有了想要办一个新学校的想法,以解决现在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和教育问题。有许多留守儿童在孤独中成长,心理问题严重,缺少父母的陪伴,却要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让人心疼。也许自己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的缘故,莫季凤对这群留守儿童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在其中,她很快就开始了双元学校的筹备工作。巍巍狮子山下,滔滔蓼水河畔,环境优美、朝气蓬勃的双元学校应运而生,创办于2018年。 双元学校是一所民办完全小学,学校创办以来,一直在探索耕植于乡村土壤上民办学校的办学创新道路。莫季凤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到一个学校创办者,虽然说一直都是教育行业,但却如跨了一个领域一般的不易。2022年相关文件要求全县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占比95%,民办学位5%,迫使学校学生从300人减少至现在227人,让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位,被迫外出上学,同时给学校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办学过程中虽然一路充满了风雨,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靠着自己的毅力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应国之号召,育国之未来 在202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对切实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作出全面部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 莫季凤积极响应了国家对劳动教育的号召,在双元学校广泛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取得较好成效。2023年4月,双元学校的特色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五育融合”重塑劳育理念“三色并举”再创劳育新篇》获湖南省劳动教育推进现场经验交流会经验汇编,这也是双元学校一直以来对劳动教育重视取得的成果。 莫季凤认为,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莫季凤和双元学校的老师发现,本地的留守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以劳动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劳动教育疏通学生心理问题,达到“以劳育心”“以劳健体”的教育目标。他们每周组织学生去农耕基地干活,同学们通过农业耕作,出力流汗,释放压力,懂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体会收获的成就感,使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也更自信。同时双元学校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构建特色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莫季凤等人借助外部资源开拓创新办学思维,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土地优势,打造了“双元石头农庄”。力图摸索出一套以田园种植方式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五育并举”的乡村劳动教育模式。发展劳动创新教育,秉承“种出来、走出去”的创新思路,实现“守候土地、种出希望”的初衷,为乡村振兴培养未来的新生力量,我国家培养新时代人才。 双元学校特色劳动教育关键在于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首先他们的劳动课程设置“有层次”,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课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的课程内容也有所丰富,由浅入深,一二年级学生开设“认知实践课程”,认识种植的农作物。三四年级学生开设“观察探索课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动手能力、比较、探讨和记录,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植物的形状、颜色以及生长过程多角度观察,分组探讨并记录,同时也参与除草、浇水、施肥、采摘等工作。五六年级学生主要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参与种植的整个劳动过程。让学生独立完成观察记录,记录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参与科学探索实验,与学科知识融合贯通。双元学校的课程有层次,所以让学生对农业知识的认知也有了深度;其次双元学校课堂思维有创意,在劳动教育中开展创新思维教育,用劳动教育带动思维创新,例如她们开展科技小课题研究,将新型农业和传统农业的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把课堂延伸到田野,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她们也会引入互联网模式,使学生们了解到产销的全过程和新模式等等。 双元学校不仅传授传统的农业知识,更加注重传授现代农业知识,让学生能够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最后课程开发有广度,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规划了七亩“双元石头农庄”创新教学劳动实践基地,总共把“双元石头农庄”创新劳动教学细分为种植区、观赏区、动植混养区、实验工作区、道路区域五大教学区域,其中道路的命名结合了绥宁地区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中医文化和旅游文化的特色,将其融入到了双元石头农庄的特色文化设计里,让学生能够开拓知识面。双元学校的特色劳动教育,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把古今农业结合,逐渐培养学生系统化现代化的知识面,为乡村振兴培养未来的新生力量,为中国发展培育了新一代接班人。 在北京宸星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扶持下,双元学校逐步形成了寓教于劳、寓教于乐、呵护心灵,颇具绥宁苗侗风情、富有创新意识的办学特色。2021年12月,双元学校获评首批“邵阳市劳动教育实施研究实验学校”;2022年6月双元学校获评绥宁县2021年度民办学校办学情况评估“优秀单位”;2022年8月,双元学校获评首批“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 传非遗文化,接文明火炬 非遗文化,是不可复制的瑰宝,它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烙印,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座丰碑,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在注重学校的特色劳动教育的同时,双元学校在莫季凤等的领导下,还不忘继承与发展绥宁县本地特色文化和非遗文化,让学生能够不忘本来,更好地展望未来。 莫季凤曾在非遗作品公益展发言:“要让非遗文化从娃娃抓起,将‘非遗进校园’的理论与实际深入融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让非遗文化代代相传。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拓展文化育人,把学校打造成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平台。”在2021年,非遗文化进入双元校课后服务课程,学校在校园里组建了“非遗苗家剪纸团”,得到非遗剪纸传承人绥宁剪纸协会的唐东风老师的支持并授课。唐东风老师带领学生汲取绥宁县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用一把把剪刀,把花鸟、苗家人物和故事融进剪纸的技巧中,依托有形的剪纸作品,向学生传递无形的精神和文化,这不仅让学生传承了绥宁县剪纸的非遗文化,更加弘扬了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 “双元学校开展的‘特色劳动’把劳动实践课搬进了课堂、操场,‘沾’上泥土芬芳,富含文化艺术元素。”绥宁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当“特色劳动”一旦聚焦农作物种植和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以及非遗文化,学生们将更加富有激情。在双元学校的“稻草人小展厅”,文创明信片、二十四节气图、簸箕画、文创T恤、花卉团扇等文创类“特色劳动”展品丰富多彩。这些作品,是学生结合不同的劳动任务和劳动场景精心制作而成。同时,该校还在开展美术、书法、武术等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绥宁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创新开展了苗侗山歌、苗家剪纸、苗侗芦笙、打铜钱、跳竹竿舞等教学项目。 2023年6月10日是中国第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李熙桥镇双元学校在当天也举行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民族团结一家亲·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活动通过非遗技艺表演、非遗文创产品展示等丰富形式,推进文化遗产在学校传承和创新,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延续“本土记忆”,重塑本土“文化标识”。活动现场,不仅有同学们和非遗传承人带来的很多精彩的才艺表演,如《笙邦欢歌》《侗族山歌》《芦笙踩堂》等节目,还有绥宁县多位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走进双元学校,向同学们展示该县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苗家剪纸、苗家插绣、万花茶等非遗项目轮番亮相,学生们跟着非遗传承人现场学习,其中绥宁县非遗文化万花茶传承人也为学生展示万花茶技艺,而万花茶雕花蜜饯是绥宁县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一种将美食和雕刻工艺结合的传统民间茶品,蕴含民间工艺、民族风俗和民族信仰。 李熙桥镇双元学校在推动劳动教育的同时也不忘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传递文明的火炬。学校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让许多非遗物质文化“活”起来,让非遗文化不只是在学生手上“活”起来了,更在心中“活”起来了,让非遗这颗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在学校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莫季凤一直以来从事与教育行业,无论是曾经的老师还是现在的学校创办人,她一直没有忘记年少的志向,当她被问到对于现在取得的成就有何感受时,她总是说自己还在学习的路上。也许是心中始终秉持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莫季凤一直在教育行业追寻着自己的初心,追寻着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倾尽全力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用知识点亮学生未来的道路,用关爱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努力为国家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 审发:朱海荣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