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法在线

首页 地市频道 湖南频道 >

湖南城步:非遗文化耀苗乡

2024-9-19 13:16| 发布者: 编辑朱海荣| 查看: 255437| 评论: 0|原作者: 阳望春 陈科帆|来自: 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本网城步讯(张芳玲 王祥志 通讯员 阳望春 陈科帆)“谷子黄了金子样,屋场坪里晒谷忙。连晒几天谷子干,粒粒保满谷归仓。……”9月18日清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长安营村六月岩花山歌培训基地里传出一阵阵嘹亮悠长的歌声,湖南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歌皇后”陈岩花正在大声欢唱山歌,咏唱劳动之美、表达丰收喜悦。

      陈岩花在教学生们唱山歌(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宣传供图) 

      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山歌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这里,山歌的种子不仅撒遍每一处角落,也根植在每个人的心坎。这里处处可作歌场,人人会唱山歌。独唱、对歌、木叶吹歌、芦笙伴歌……城步山歌形式不一而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步有山歌12万余首,是名副其实的“山歌之乡”。

      热情好客的城步人民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总少不了醇香的油茶和优美的歌声。神奇的木叶吹歌总让游客们惊叹不已,“真搞不清楚,一片小小的树叶,通过人的吹奏,竟会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犹如天籁之音!”

       城步油茶(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宣传供图)
      这时,“吹木叶”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光清之子杨昌鑫总会把游客带到河边的一棵杨梅树下,一边展示自己选择的树叶,一边开始吹奏。从小耳濡目染的杨昌鑫,跟着父亲练就了一口绝活。他说,声音是嘴唇气流与木叶共振时发出的。选叶要选不老不嫩、不厚不薄的,叶缘不能有锯齿,叶面要干净,不能有虫迹。
      据了解,木叶吹歌始于人们用木叶吹出声音传达信息和命令,后来慢慢地发展到用木叶传情。
      杨昌鑫告诉记者,父亲就是通过木叶吹歌赢得了母亲的芳心。
      除了山歌,在城步苗乡,还有更多的非遗文化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龙舞(城步吊龙)、城步苗绣、油茶习俗、城步苗医烧烫伤疗法等多项民族文化艺术,已入选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城步吊龙是古老而又智慧的舞龙方式,其取材、扎制、造型、舞蹈、音乐等都极具民族特色,通俗又高雅,紧凑而大方,风格独特。夜幕中,伴随着锣鼓、爆竹声,两条活灵活现的火红长龙飞舞跃起,它们围着一颗“龙珠”,一会儿游动,一会儿翻滚,一会儿又相互追逐,“双龙戏珠”的场景让人深感震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城步吊龙)(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宣传供图)
      “老一辈人传说,最早为纪念明朝将领蓝玉和他的后人,城步发明了扎制吊龙和舞龙的技艺。”丹口镇下团村吊龙队队长蓝立松介绍,几百年延续下来,舞吊龙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祈福消灾、寄望风调雨顺、祝福生活美好和展示苗族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
      城步吊龙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上。两条不同于南北舞龙传统、别具一格的“灯龙”在夜空中上演了“飞龙在天”“双龙戏珠”的好戏,令在场国内外友人大开眼界,观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自此,城步吊龙声名鹊起,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
      近年来,城步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制定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并持续加大对代表性非遗传承项目和传承人的培养扶持力度,确保非遗项目得以代代相传。该县还利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通过录入、扫描、摄影、转录等方式,在线上、线下各类媒介扩大传播面,有效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城步苗绣(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宣传供图)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下,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吹木叶”、龙舞(城步吊龙)、城步苗绣等非遗文化掀开神秘的面纱,登上多彩绚丽的舞台,走进繁华喧闹的都市,扎进了人们的心坎里,勾起人们对苗乡文化的无限向往和遐思。
      目前,城步苗族自治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7个,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该县非遗保护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均在邵阳市位居前列。(编辑:张芳玲)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