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法在线

首页 地市频道 河南频道 >

一个小镇承载的伟大畅想丨一村一县看中国变化

2024-10-8 14:59| 发布者: 法治河南| 查看: 44479| 评论: 0|原作者: 魅力九重|来自: 魅力九重

摘要: “远水”如何解“近渴”?在九重镇,可以找到一个续写70余年的答案。九重镇,因古代水利工程九重堰而得名,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在这座与水相亲、因水而润、伴水而 ...
“远水”如何解“近渴”?在九重镇,可以找到一个续写70余年的答案。九重镇,因古代水利工程九重堰而得名,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在这座与水相亲、因水而润、伴水而兴的小镇里,所有的幸福故事,都与人、水和土地相关。视频来源:新华社一、“伟大而浪漫的畅想”打开中国地图,有一道水资源不等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河川径流80%以上;黄淮海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2%。中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将南方充沛的水资源供往北方,优化水资源时空分布,是华夏儿女千百年来的梦想。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在听取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说道:“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由此,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横空出世。坝怎么建、闸如何修、渠往哪开、水怎么流?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代代研究论证、推敲方案,一次次跋山涉水、实地勘探,中国共产党对山河的“重新安排”,中国人对“南水”北上的殷殷期盼,让这一“天下至难”的世纪工程一步步变成了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这段历史时,不无感慨地说:“毛主席这个伟大而浪漫的畅想,是有科学根据的。建设新中国的奠基工程中,水利占重要位置,治国先治水。”《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出炉,“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落地;同年,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14年12月12日,穿越了600多条河流,修建隧洞、渡槽等各类建筑近2400座后,总长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工通水。中线工程通水十年来,南水一刻不停、奔流北上。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与水安全保障。过去,沿途有的地方“自来水能腌咸菜”,有的“泡茶没有茶味儿”。如今,清澈甘甜的引江水替代了北方某些地区的苦咸水、高氟水。习近平总书记打了个比方:“窝窝头换馒头了。”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 图源:中国图片集团在2021年5月的南阳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九重镇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实地察看引水闸运行情况,随后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他特别强调,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为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九重镇所在的淅川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先后关停涉污企业380余家,取缔库区养鱼网箱5.17万箱,关停养殖场613家。如今,淅川县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龙头”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把控。如今,站在九重镇陶岔渠首大桥上眺望,渠首大坝横跨在两座山头之间,引水渠连接着美丽的丹江口水库,输水总干渠蜿蜒伸向干渴的北方,也送去了渠首人民的一腔深情。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 图源:中国图片集团二、“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九重镇邹庄村考察,同因工程建设搬迁到这里的移民户交流时,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人民与江山的关系。南水北调成败在治污,难点在移民。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背后的移民数量和难度,可想而知。淅川移民搬迁,自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1958年9月丹江口大坝开工,到2011年年底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结束,历经半个多世纪,先后移民36.8万人。人口不多的九重镇,也先后动迁2万余人。前后3次、近40万人,被誉为人类水利发展史上一个县域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经济社会情况变化最复杂的移民过程。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 图源:新华社曾经的淅川,“一脚踩出四两油,不用犁耙不用牛,端瓢麦种撒下地,一收十年粮不愁”。丹江口水库达到南水北调的蓄水位以后,淅川县境内库区面积509平方公里,占总库容的49%,全县17个乡镇的2396个自然村涉淹搬迁。那些曾经“富得流油”的土地,现在很多都留在了水下。在邹庄村,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为了沿线人民能够喝上好水,大家舍小家为大家,搬出来了。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呐,你们就是挖井人。”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则是更艰巨的任务。如何实现“寸土”到“寸金”的转变?邹庄村立足紧临南水北调渠首的区位优势,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起353个高标准草莓大棚,每年村集体租赁收益就有三四十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万多元还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建起邹庄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种植猕猴桃、葡萄、莲藕等特色果蔬,打造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村里300余人就近从事果蔬产业服务,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一业兴,百业旺。近两年,邹庄村开起46家民宿、5家农家乐,更多群众吃上了“旅游饭”。2023年,邹庄村人均年收入较5年前翻了两番,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5年前的不足5万元,增至如今的100多万元。看今天的九重镇,万亩软籽石榴基地、万亩金银花基地、千亩智慧农业、千亩草莓基地、千亩红薯、千亩红豆杉、千亩猕猴桃等生态产业全面铺开,丹江口水库、汤山湿地公园、陶岔风情小镇、京都果园、软籽石榴生态观光长廊、北京小镇、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展览馆各具特色。游客在邹庄村生态观光园游玩拍照 图源:新华社三、同饮一江水,共谋“一盘棋”“不要顾此失彼,南水北调的各个环节像多米诺骨牌似的,都是连着的。”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系统观念”,放在下一步做好南水北调工作的首位。世界上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也是极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跨水跨山、跨省跨市,供水、防洪、排涝、航运、生态、移民……牵一发动全身。坚持全国一盘棋,局部服从全局,地方服从中央,从中央层面通盘优化资源配置。尊重客观规律,科学规划引领,统筹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情势,兼顾各有关地区和行业需求,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几千里调水、上亿人受益,绘制了重整山河的大画卷,完成了江河交汇的大工程。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拍摄的丹江口水库 图源:淅川县委宣传部“我从看东线时就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哪是滴水之恩?是涌泉之恩啊。沿途吃水的人怎么涌泉相报?”习近平总书记对“送水区”和“受水区”的牵手协作,有着深情寄语。因水结缘,因水共荣。北京市安排资金50亿元,实施项目1177个,助力河南、湖北水源区16县市区生态环境改善,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形成南北共建、互利双赢的区域发展格局。“送水区”则积极向“受水区”靠拢,正在努力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目的地。项目协作、区县结对、产业合作、干部人才交流、市场拓展……北京与南阳从结对帮扶扩容为对口协作,协作的深度、广度持续开拓。越来越多带有“北京”字样的投资、教育、文化、科研等项目,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九重、淅川、南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河南日报距离九重镇陶岔渠首160多公里处,有着古代南水北调工程的最早尝试。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当时的人们开挖了一条叫作“襄汉漕渠”的南水北调渠道,最后以失败告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的走向,与“襄汉漕渠”的走向基本一致,两者相距约100米。千年前的“襄汉漕渠”,是要调江汉之水到宋都汴京;而今,南水北调却是调江汉之水到首都北京。如今的“南水”,跨越了更远的山河,也滋润了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一泓清水,润泽着大地与万物,也映照出新中国75年治水史的艰辛与奋进。在九重镇,我们读懂了水的分量,更读懂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这里,是“伟大而浪漫的畅想”出发的地方,也是希望绽放的田野。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