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法教育在线

首页 地市频道 江苏频道 >

江苏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和康复服务 “一生一案”为重残儿童托举希望 ...

2021-4-24 06:3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50880| 评论: 0|原作者: 杨频萍|来自: 中国江苏网

摘要: 中国江苏网讯 小亮(化名)是一名重度脑瘫患儿,到了学龄还是歪头歪脑,不能独自坐着,也没有进校上学。从2017年开始,江苏海门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为小亮提供了“个性化”的送教上门服务,原本非常怕生的小亮,跟 ...

中国江苏网讯 小亮(化名)是一名重度脑瘫患儿,到了学龄还是歪头歪脑,不能独自坐着,也没有进校上学。从2017年开始,江苏海门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为小亮提供了“个性化”的送教上门服务,原本非常怕生的小亮,跟老师们一起做手指操、读绘本,能对着老师笑了。

过去,重度残疾儿童上学是个老大难问题。从2014年开始,江苏各地市的特教学校梳理摸排本地区未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动员他们到当地特教学校入学,也开展免费“送教上门”活动,为愁眉不展的家庭带来希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儿童一个也不能少。”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张伟锋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试验与推广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轻度中度残障的孩子逐渐得以进入普通学校,而特殊教育学校逐渐以重度和多重残障学生为主,这些重度残障儿童的教育和康复问题,开始得到大量关注和研究。“从无法入学到可以选择上学,再到一个人一张课表,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进步。”

张伟锋告诉记者,当我们科学地教给残障儿童生活自理技能、功能性课程内容和合适的职业技能后,他们未来是可以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的。重度残障学生教材缺乏、教学模式不适用,是一个困扰特教教师的难题。最近,教育部发布了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江苏在推动特殊教育发展方面起步早、举措多、步子大。如今,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05所,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000多个,在校残疾学生43049人,其中在普通学校就读学生占比约52%,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以上。常住人口30万以上的县(市、区),都有一所独立建制的特殊教育学校,这些学校规范化建设程度很高,多媒体教室、功能教室配备齐全,校园环境整洁优美。2018年,江苏还专门出台意见,在全省大力推广融合教育,中心依托普通学校建设、具有实施特殊教育的专业能力、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及其家长提供个别化教育与康复服务。去年11月,省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等七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做好重残儿童的送教服务,建立“一生一案”个别化康教服务专业管理机制。

“与普通儿童不同,特殊儿童尤其重度残障儿童,十分需要制定和执行‘一生一案’的个别化教育。” 张伟锋说,各地融合教育的工作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中,残障儿童诊断和评估工具匮乏广受重视,重残儿童“送教上门”服务也正在形成一些有地方特色的经验。目前,江苏已经启动苏台融合教育合作项目,增进苏台双方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互学互鉴,更好地服务我省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我省还开展了多期“江苏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特教教师上岗证书”培训,培养了上千名教师。

“给每个特殊儿童一个成长方案,需要持续培养大量的专业师资。”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宗尽炎老师告诉记者,重度残疾儿童对康复有迫切的需求,尽早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对他们激发潜能、融入社会生活,甚至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之余,宗尽炎长期无偿地为脑瘫、自闭症等残障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有个叫圆圆(化名)的孩子,6岁多还无法行走,只能原地转圈。在宗尽炎的康复训练下,圆圆后来路走得非常好,还进入了普通学校就读。“重度残障儿童,需要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学,更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给予强制要求。”宗尽炎告诉记者,目前南京的不少特殊教育学校在探索教育、康复和服务的一体化,包括“一生一案”的管理,将给重度残疾儿童及家庭带来更多的希望和阳光。

“通过教育和康复结合的综合服务和社会支持,重度残疾儿童完全可以掌握劳动技能,在汽车美容、糕点制作、花艺手工等适当的岗位上养活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张伟锋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常邀请一些重度残障人士就职的面点机构提供茶歇,当看到重度残障人士展现出的面点手艺,参会的专家都颇受震撼和触动。“除了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和资源中心,社会还要有覆盖面更广的融合教育服务保障体系,形成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让重度残疾儿童阳光快乐地生活,共享社会文明进步。”张伟锋说。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教育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