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法教育在线

首页 地市频道 云南频道 >

“五一”劳动节 向云南这群身负“重任”的“铅衣人”致敬

1970-1-1 08: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61572| 评论: 0|来自: 云南网

摘要:  前言: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这些人身穿8公斤至20公斤重的防辐射铅衣,在超强的X射线下连续“奋战”,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生的希望。他们当中,可能是心内科、放射科、神经内科,或者是神经外科 ...

 前言: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这些人身穿8公斤至20公斤重的防辐射铅衣,在超强的X射线下连续“奋战”,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生的希望。他们当中,可能是心内科、放射科、神经内科,或者是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等科室中的一员。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群在假期依然要工作的“铅衣人”的世界。

张云梅。供图

  张云梅:巾帼不让须眉 负“重”展“绣花”功夫

  跟平常一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云梅穿着铅制防护服走进了手术室。由于介入手术的特殊性,为了尽量减少辐射所带来的伤害,在手术中医护人员不得不都要在手术服里多穿一件重8公斤的铅制防护服。

  “铅衣人”,这是科室医护人员对自己的戏称。不过,在张云梅自己看来,这是一个心内科医生的常态。

  张云梅表示,比起外科手术,心内科的介入手术更像是“针线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身披“铠甲”站立数小时,在直径数毫米的血管中“穿针引线”。“有时候,手术时间过长,当结束后,整个人累得浑身没了气力,身子就跟散了架一样。长期的工作,让我们大多数人都患上了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张云梅从进入到心内科到现在已经18个年头。18年来,手术室的环境变好了,但身披“铅衣”进行手术始终没变。“尽管手术室的环境比以前要好一些,铅衣也变轻了一些,但那种闷热、负重的压力还是会让你不舒服,尤其是还要给患者进行精细的手术。一场手术下来,衣服湿透都已是经常的事。”

  久而久之,关节疼痛、腰背痛成为包括张云梅在内的心内科医生的职业病,不得不进行对症治疗。张云梅甚至还跟医院中医科、风湿免疫科的很多医护人员都成为好朋友。

  回到家,孩子看到妈妈太累,都学会了按摩。“他只要看见妈妈回到家躺着了,就知道是妈妈手术的一天,会给我按压身体。”

  张云梅至今还记得五年前的一天。“那天刚好是我的手术日,科室患者特别多,有的还是比较复杂的手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云梅依然记忆犹新,“我从早上一直忙,上了手术台后就没下来过,就连吃饭都是在手术室外面吃的,特别忙。”

  加上晚上需要手术的患者,张云梅这一忙就是一天一夜。“只记得我给当天最后一例病人做完手术,打开手术室的门走出来才发现,天已经亮了。”

  然而第二天上午又是她很重要的一次讲课。没办法,无法请假的她只能又强打着精神去上课。“直到忙完所有事情回到家,才发现我自己浑身冒汗,又困又饿,但也不想吃饭,就是啥都不愿意干,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全身痛又睡不着,感觉整个人都不是你的了,像是灵魂被困在身体里面。”

  不过,她没有感到后悔。

  “作为一名党员,又是医生,这是我应该做的。”张云梅笑着说,而且作为一名医生,还有着职业自豪感。

  张云梅还记得一名40多岁的患者因为心梗发病,送来省一院已经是凌晨3点。“在急诊发现他心脏最重要的一根血管——心脏前将支100%闭塞,加上心衰,非常危险。”

  张云梅迅速为其进行了手术。“经过手术,加上心脏康复训练,让这名患者的心脏大大改善,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要知道这名患者这么年轻,去世了是家庭与社会的巨大损失!所以,虽然辛苦,但是一想到这么多年挽救了很多人的宝贵生命。那是一种别人需要你的感觉,真的感到很好。”

  可能也是因为这种职业自豪感,在她的耳濡目染下,张云梅的孩子如今在读医科大学。“他也想成为一名医生。”

  在省一院心内科,跟张云梅一样的女医生特别少,仅占全科室的1/5左右。“因为与男生相比,女生天生具备身体劣势,手术又得负重,因此女医生就会少一点。”但女医生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比男医生更加细心。“我们心内科干的就是这样的‘针线活’,这是女医生独有的优势。”

  因此,对于准备进入心内科领域的“女医生”,她给出了“忠告”:除了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否则你无法坚持。

刘达。供图

  刘达:身披“铠甲”的24小时值守

  对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达来说,假日几乎是不存在的。在这个五一劳动节也是如此。

  神经内科的手术,大多讲究一个“快”字。比如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最佳手术时机在发病后的6小时以内,越早手术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刘达常年处于24小时值守状态,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他在做什么,一通电话,就得马上赶到医院,穿上七八公斤重的铅衣开始手术。用他的话来说,这些手术,都是在从死神手里抢时间。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一个仅19岁的女大学生由于大动脉炎导致血管闭塞,4支大血管有2支发生堵塞,清晨被同学送到医院时,女生已出现左半身偏瘫,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原本休息的刘达接到科室电话后,立即飞奔到医院,第一时间为女生做了手术。做完这台约2个小时的手术,脱下沉重的铅衣后,刘达贴身的衣服已完全湿透。

  神经内科的很多手术需要给患者注射造影剂,再借助血管数字减影机才能精准进行手术操作。但X射线让医生手术全过程都处在辐射环境中。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医生必须穿戴上厚厚的铅衣、铅围裙、铅围脖等,在如此笨重的穿戴下,全程站着实施长达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精微手术,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有一次,刘达连续手术近24个小时,手术过程中因为精神高度集中还不觉得累,手术一结束,他就感觉全身虚脱,两三天后才缓过来。

  在业界,刘达等身穿铅衣的手术医生,获得了一个英勇的称号——铅衣侠。

  虽然每次手术都穿着铅衣隔离射线,但日积月累的辐射,难免对医生的身体造成影响。有的医生出现脱发,有的甚至罹患癌症。“当然,这些年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放射技术的进步,手术中曝光的射线量和散射在减少,对身体的影响也在减小。”

  这些话,刘达也常用来宽慰家人,不过,这并没有打消家人对他的担心——只要得知什么食物能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家人们就要寻来,“逼”着刘达每天食用。“我只有乖乖吃,家人才能放心些。”刘达笑着说。

  不过,在他看来,相比介入手术的意义,辐射影响不值一提。10年前,刘达前往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进修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学成归来后,成为省一院开展神经内科介入手术的第一人。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刘达一年365天坚守岗位、甘于奉献,像极了身披铠甲的战士。

陈志明。供图

  陈志明:30年的铅衣人生 挽救数万名患者

  “很好,结束。”话音刚落,省一院放射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志明关闭控制室的话筒,起身到更衣室换上铅帽、铅围脖、连体式铅衣。洗手后,他再次进入手术室,中途休息时间不足5分钟。

  从早上8点上班到10时30分,陈志明已进行了两台介入手术。“患者等着,我们得抓紧时间,今天我要参与的手术有5台,下午还有一台TIPS手术,那个手术时间会更长些。”陈志明一边说着一边大步流星地走进手术室,铅门也随即关闭。

  陈志明于1990年参加工作,1991年,他开始接触学习介入治疗。这种微创、高效、精准的介入技术,是当时与内科、外科并驾齐驱的第三大临床学科。带着挑战和对未来的憧憬,陈志明在介入诊疗方面一干就是30年。

  恶性肿瘤、出血性急病的急救、血管疾病……如今介入手术被运用在越来越多的手术中,陈志明的手术范围也逐渐扩大,每次都在挑战铅衣下的极限耐力,40分钟、2个小时、4个小时,最长一次手术达到了6个小时。改变的是时间,但不变的却是那份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然而从事这个行业,注定要选择亏欠,要么是家人,要么是患者。身为一名党员,更作为省一院医技党总支副书记、医技第二党支部书记,陈志明永远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答应家人的旅行屡次爽约。

  只是,陈志明表示家人对此很理解。“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作为一名党员,只有顾好大家,才能维系好小家。现在科里很少让我出急诊了,我还能经常和家人一起吃个晚饭呢!”

  根据医院规定的50岁可以不用再出急诊手术,但今年55岁的陈志明偶尔还会出急诊,每天钻进介入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即使不用他手术,他也会透过控制室,指导年轻医生操作。“我可能做不到我的老师张金山那么强大,今年快70岁了,还在做介入手术,但我希望我能以他为榜样,锻炼好身体,一直坚持做介入手术到60岁,尽可能地为更多的患者贡献自己微薄之力。”陈志明说。

  对此,在省一院挂职放射科行政副主任的王玲很是感慨:“虽然我们身上戴着X线计量仪,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一旦发现射线超标,我们就得换岗,但即使没超标,射线也在慢慢改变着医护人员的身体状况,眼睛晶状体浑浊、凝血功能差、腰肌劳损、睡眠障碍等情况较为常见。身为医者必须有奉献精神,这也是‘铅衣侠’入行的初衷。”

  王玲是中组部、团中央共同组织的第21批赴滇“博士服务团”中的一员。多年的介入和科研工作让他深知责任远比个人得失更重要。

  陈志明也说:“既然要悬壶济世,就注定要用自己的健康去换别人的健康,这是我的选择,其他的都不重要。只希望有更多的医生能加入到介入行列,造福患者。”

  云南网记者 彭锡

微信扫一扫,阅读更方便^_^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小黑屋|关于中国普法教育在线|中国普法教育在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0 Comsenz Inc. ( 豫ICP备2021008138号 )

地址:中国郑州市市二七绿地滨湖国际城1区3号楼20层, 电话:4001626117,email:y2006h@126.com

返回顶部